首页 | 系部纵览 | 专业介绍 | 教学工作 | 党团建设 | 学生管理 | 校园文化 
 
文法系
当前位置: 首页>>导航1>>校园文化>>学子风采>>正文
 
 
“研”途之声|李怡—我们终将上岸,阳光万里
2022-04-14 17:04  



李怡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文学与法学系2018级汉语言4班学生,现任班级安信委员。曾任南湖学院第16届院学生会执行主席,文法系第十三届团学分会女生部部长、第十四届女生部顾问,曾获2019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,岳阳市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,2019-2020学年南湖学院十佳大学生之创新标兵,多次荣获院级“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共青团干”等荣誉称号。

考研院校:湖南师范大学       录取专业:社会学(公共管理学院)


  1. 为什么决定考研?为什么选择了一条跨考的道路?

      “考研是自己给自己一次机会,去成为想要成为的人。我从大一起就决定要考研,很感谢学校培养,让我们有充沛的热情和勇气去踏上一条不容易的道路。决定考研和开始考研是一条射线上的两个节点,中间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虑,包括对自己认真的剖析,结合自己的综合实力、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,一定要带着清晰的目标前进。

       “我喜欢在过程中去发现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。我的本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,课程安排既需要培养文学素养也掌握培养办公技能。关于我当时跨考这个决定做的并不轻易,我曾考虑过美学(属于哲学)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等专业,但在大三的下学期,我们接触到了社会学这门课程,经过老师亲切有趣的教授和自己综合的选择(兴趣、职业规划),我决定跨考这门专业。并经过对自身的实力以及职业的发展规划考虑,选择湖南本省的双一流大学。这便是我最终的选择,社会学这个专业并不是很好调剂,尤其加上自身并不想离开本省,我没有给自己留太多的退路。现在想来这个做法是有些兵行险招了,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做好planB,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,又要做好有备无患的的筹算。

  2. 考研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如何克服呢?

       “关于困难,我结合自身的经历,以及网上和身边朋友的一些看法总结了一些关键词,‘在对自己实力的信心和怀疑之间反复横跳’、‘面对卷王行为的焦虑’以及‘考研路上的孤独和枯燥’。相信大家都是出于追求更好的自己踏上了这条路,也是相信自己可以于是选择了院校,但是往往还是会问自己真的考得上吗?对此我的看法很单纯,别人可以,你为什么不可以,总要有人考上,为什么不是你呢?其实我之所以这么想,也是一种激励式的自我催眠,也就是给自己‘打打鸡血’。”

       “很多时候在社交平台上会刷到别人一天学12+小时、单词背了78遍、专业背了56遍等等类似的帖子,我也会焦虑,对此我有两个建议,我自己都很适用。第一,我去‘卷死’别人。第二,‘躺平’式心态。举个例子,我背单词很少拼写,都是速记(不是所有人都适用),一天背200个左右,因为开始的早,在9月份就过了45遍。但是,我在作息方面,根本做不到熬夜,我每天最晚11 点睡觉,中午休息2个小时,早上7点起床,因为熟知自己无法做到早600起,晚1200睡,所以面对这种‘卷王’(没有说不好的意思)行为,我就选择淡然面对。因为不适合,所以不焦虑;如果我能行,一定不余力。

       “有一句话说:‘我一个人便是千军万马’。我们确实需要这种气势如虹的动力,但是请大家在难过、怀疑、焦虑的时候,可以找家人、朋友或者老师聊聊天,让自己情绪得到释放和舒缓,尽量不把坏的情绪带到别的事情上。”

  3. 考研难不难?有什么相关的建议或者心得?

     “考研难。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,达201万人。到2022年,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457万人,五年时间,人数激增256万。而2022年研究生预计招生110万人左右,大约有347万人没能上岸。有相关领域的名家预测202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20万,而分数线不见得大幅下跌,招生名额也不会大幅增加,考研的形势不会更轻松。”

     “考研是现在的大势所趋,一方面是自己要理性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,也就是要带着清晰的目标去进行考研;另一方面来说考研成功是选择+努力+运气。选择很重要,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,在开始之前做好一手详备的择校资料是万万不可或缺的。运气也很重要,有人踏破铁鞋无觅处,亦有人得来全不费功夫。但是,选择在一开始就确定了,不应该有太多变来变去的想法;运气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素。唯有松柏恒,得来雪中青。唯有努力,是在每一天每一个上下午都可以根据自身去调节、最可控的条件,更是量变带来质变必不可少的铺垫。

     “上岸,不仅只有读研这一方岸,年少不惧岁月长,彼方尚有荣光在。考研是一道机会,也只是一次机会,无论结果如何,都要继续努力,都还有自己的风景。我们终将会上岸,在各条大道,阳光万里。”

 

关闭窗口

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文法系    版权所有     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中心  技术支持